观两会之三|集团董事长陈伟其: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期

今天,全国两会即将落下帷幕,回看两会期间的议案和提案,新能源一定是绕不开的关键词。不少行业内的代表委员们聚焦能源转型与市场改革,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、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、完善市场化机制等核心议题建言献策,将视线延伸至2025年的全国地方两会,不难发现,无论是地方层面的热烈讨论,还是中央政策的精心部署,乃至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的全局考量,“绿色转型”“高质量发展”“智能化升级”等核心理念始终贯穿其中。可以说,伴随着新能源产业被明确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,政策导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。

06.jpg

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“鼎沸”分贝,我认为原因有几个方面:第一是顶层设计层面的重视,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,能源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,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与战略性的核心问题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,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指出,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
二是技术创新层面的精进。我国新能源技术已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,特别是在光伏和风电领域,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和新能源装备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重要方案。这些也充分说明,技术创新一定是最核心竞争力。在这方面,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。湘能楚天自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技术导向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巩固核心竞争力,并逐渐在智能制造领域崭露头角。目前,公司正全力打造的三大中心,正成为湘能楚天迈向新发展阶段、走向更广阔未来的关键支撑。

三是产业链不断集聚和崛起。目前,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,有数据显示,光伏产品、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“新三样”出口规模连续多年全球第一。可以预见的是,被明确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之后,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各省(区)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项具体目标:内蒙古、广东、山东等地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超2000万千瓦,氢能与新型储能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国家能源局提出,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60%,进一步夯实了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核心地位。

当然,机遇在前,但也并非没有挑战或者说困难。正如此次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所直陈的待解难题:一是消纳与调控: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提出挑战,需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和智能微电网建设;二是绿色贸易壁垒: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规则对新能源产业链提出更高要求,需通过绿电优势突破壁垒。这两个核心难题虽具挑战性,但并非无解。通过加强氢能、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,推动“新能源+”在多场景下的应用,并结合电力现货市场、绿电交易机制的完善以及能源治理体系的健全等体制改革,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。

07.jpg

应该看到,2025年被视为新能源产业的“关键转折年”——政策从补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优化,技术从单一突破转向系统集成。为此,我们作为民营企业需以两会精神为指引,把握政策协同、技术制胜、责任担当等核心任务。我相信,以此次两会的召开为契机,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一定会越走越宽广。

推荐新闻